中國NGO組織的里約“綠色”行動
在里約地球峰會期間,阿拉善SEE生態協會(SEE)、創綠中心、山水自然?;ぶ行淖櫓⑵鵒艘幌盜謝疃?,主題為“綠色中國,競跑未來”。聯合國環境署以及中國20余家企業應邀參加了活動。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Achim Steiner、多位中國民間機構及企業家代表參與活動并發表講話。此次跨界綠色對話反思中國綠色經濟發展的進程和現狀,探討如何加強跨界合作,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間組織在過去20年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發出的多元聲音。本次系列活動是中國民間組織在國際舞臺上的首次跨界聯合行動。與此同時,在發起機構的推動下,有七家企業率先做出清晰的、可衡量的綠色承諾。
活動期間,《中國可持續發展回顧和思考1992-2011:民間社會的視角》隆重發布。由民促會、創綠中心、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山水自然?;ぶ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自然之友6家本土NGO組織共同發起,2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作者參與撰寫,本報告以民間獨立視角回顧中國20年來可持續發展的歷史進程和民間參與。報告采用訪談及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了100位來自政府、企業及社區的利益相關方對中國和世界20年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評論,并為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民間的重要建議。此外,綠色經濟實踐案例集-《綠色實踐,改變中國》也在此間發布。本書收集并整理了中國多個領域的14家企業、3家優秀環保NGO以及一家環?;鴰岬穆躺蔥潞吐躺導?。期望案例集能夠打開一扇窗戶,讓世界了解中國綠色發展的歷史與現狀?;疃詡?,中國的NGO組織與全球同行進行交流,分享,探討如何促進企業界對綠色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解,以實現更多跨界合作。
20年前的里約大會,有關談判主要由發達國家主導,民間社會的參與也多基于單個機構或是基于民間機構與企業間的一對一合作模式。在此次里約峰會期間,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巴西、印度等國家也積極,深入地參與談判過程。中國NGO組織也因此承擔起更多責任,不僅開啟了民間團體的合作,而且聯合企業共同行動。本次峰會也給中國民間NGO組織和企業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合作機會。它們將中國民間的聲音帶到國際舞臺,并參與綠色發展決策。這次里約峰會達成的最終文件沒有新意,充滿妥協,讓人失望。然而,當政府間談判無力,磋商無效時,包括“主要群體”(Major Groups)在內的民間力量的參與就變得尤為重要。峰會開幕之前,多個中國NGO組織發起了“綠色中國,競跑未來”活動,推動了一些中國企業做出清晰的,可衡量的綠色承諾并對外公布。中國NGO組織將一如既往,發揮監督作用,確保企業做出真正的綠色承諾而不是“漂綠”或走秀,確保其綠色進程接受媒體和公眾審視。